孩子,請慢慢來
學前班、輔導班、興趣班……很多爸爸媽媽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課外班總是停不下來,學區房也炒得火熱。
然而爸爸媽媽們都忽略了,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從幼兒園就開始搶跑,到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孩子能一直勁兒十足嗎?聽聽一位在一線的教師說說吧,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們會有所啟發。
近年來,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廣告苦惱了億萬中國家長,育肥了上千早教機構和輔導機構,甚至就連學區房和嬰兒胎教也火了一把又一把!但是,我想問問各位負責人:“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我的“三心”教育觀》中講到的一樣: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每一朵鮮花都有其特定的開放時間,學生正如一粒粒種子,總會有一個美麗綻放的動人時刻,只是需要我們耐心等待,需要耐心守望。相信大家都懂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任何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行為必然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以史可明智,以鏡知得失。古人傷仲永,今人悲馬加爵。難道作為父母的我們還不能從這些事例中好好反省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嗎?還要一味的跟風,逼孩子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嗎?其實,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我們被自己的父母這般逼迫,完全失去童真和自由,也必定非常的反感和惱怒!
教育界已經認識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后果。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專家認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長”。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所以,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不僅是違背規律的學習,而且會帶來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甚至結出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惡果。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學者楊佩昌最近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里,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楊佩昌介紹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于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于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楊佩昌還指出:如果從幼兒園就開始快跑,需要跑三年的幼兒園,六年的小學,三年的初中,三年的高中,那么到大學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氣。這就是中國大學生發展后勁不足的根源所在!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
家長們,請允許孩子慢慢成長,別再相信“贏在起跑線上”的謊言!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孩子,請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請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此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請你一定要慢慢來!
這是中國教育報刊社宣傳策劃中心聯合神州佳教(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發起“全國教育工作者眾籌一本書”百萬大獎征文活動收到的一篇稿件。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深扎在爸爸媽媽們的心。然而,孩子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嗎?來自廣東羅定兩塘中學張麗周老師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輸贏不取決于起跑,甚至搶跑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后勁發揮。
每位一線的老師,相信都像張老師一樣,對我們實際的教育有著一些自己的想法或是思考。或是給同行的,或是給家長的,或是給學生的。然而,就是缺少這么一個平臺,讓一線的老師說出來。
現在,機會來了!只要輕輕戳中左下方的“閱讀原文”,報名參加“全國教育工作者眾籌一本書”百萬大獎征文活動,就有機會出書,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你的教育故事,教育思想!還等什么呢,快快行動吧!
- 上一篇: 如何幫孩子找到目標和動力
- 下一篇: 閱兵過后,再來讀讀那些抗日詩